《运动生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课程编码:07110310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总学时:72
总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开科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教研室:专业理论教研室
执笔人:周方月
审核人:周金平
编写(修订)日期:2017.9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了解正常人体生理活动的现象、规律及调节机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活动影响的基本规律及机制,懂得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并学会从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人群进行运动时的生理特点
4、掌握身体活动对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影响以及基本机理,尤其注重掌握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身体活动的影响。
5、掌握体育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以及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以及健身运动。
6、掌握运动健身生理机制,残疾人、常见疾病与运动的关系,从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理论教(60学时)
教学内容(章次) |
授课形式 |
时数分配 |
百分比 |
绪论 |
讲授、讨论 |
2 |
|
第一章 肌肉活动 |
讲授、讨论 |
5 |
|
第二章 能量代谢 |
讲授、讨论 |
3 |
|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
讲授、讨论 |
6 |
|
第四章 内分泌调节 |
讲授、讨论 |
2 |
|
第五章 免疫与运动 |
讲授、讨论 |
2 |
|
第六章 血液与运动 |
讲授、讨论 |
4 |
|
第七章 呼吸与运动 |
讲授、讨论 |
4 |
|
第八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
讲授、讨论 |
4 |
|
第九章 消化、吸收与排泄 |
讲授、讨论 |
2 |
|
第十章 身体素质 |
讲授、讨论 |
12 |
|
第十一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
讲授、讨论 |
4 |
|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
讲授、讨论 |
2 |
|
第十三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 |
讲授、讨论 |
2 |
|
第十四章 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 |
讲授、讨论 |
2 |
|
第十五章 环境与运动 |
讲授、讨论 |
2 |
|
复 习、机动 |
讨论、答疑 |
2 |
|
总 计 |
|
60 |
占总学时83% |
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运动生理学概念及研究内容、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理解运动生理学概念及研究内容,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点:运动生理学研究内容
难点:运动生理学研究现状
第一章:肌肉活动(5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肌肉的特性(掌握)
第二节 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掌握)
第三节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灵活运用)
第四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掌握)
第五节 肌电图(了解)
教学要求:
理解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形式与力学特征和生物电现象、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功能特征,了解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了解肌电图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1、肌肉的收缩原理
2、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
3、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二章:能量代谢(3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了解)
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理解)
教学要求:
掌握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能源物质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一般过程;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的特征以及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了解运动时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1、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2、不同性质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规律及应用。
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6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神经系统基本组件的一般功能(理解)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理解)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脊髓和脑干调控(掌握)
第四节 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理解)
教学要求:
1、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
2、详细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掌握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机制以及它们的协调配合
重点与难点:
1、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2、大脑皮质对各级中枢功能进行的整合。
第四章:内分泌调节(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掌握)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掌握)
第三节 激素对运动的反应、适应与调节(理解)
教学要求:
1、掌握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作用特点以及作用机制。
2、掌握激素对急性运动中的应答特征。
3、了解激素对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特征。
重点、难点:
1、运动对激素的影响。
2、激素对运动的应答与适应。
第五章:免疫与运动(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
第二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掌握)
第三节 运动免疫调理(灵活运用)
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的特点与功能。
2、掌握体液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征,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理。
3、掌握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了解运动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体液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征。
2、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特点。
第六章 血液与运动(4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掌握)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理解)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灵活运用)
教学要求:
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2、掌握血液运输氧的功能。
重点、难点:
1、运动训练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2、血液的载氧功能。
第七章:呼吸与运动(4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肺通气(掌握)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掌握)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理解)
教学要求:
1、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呼吸的基本过程。
2、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
3、了解呼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运动的调节。
重点、难点
1、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
2、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4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心脏生理(掌握)
第二节 血管生理(掌握)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理解)
第四节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灵活运用)
教学要求:
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
2、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3、了解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机制。
4、掌握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心肌生理特性、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2、动脉血压成因及影响因素。
3、肌肉运动时的血液循环功能变化。
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酸碱物质(理解)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掌握)
第三节 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理解)
教学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的概念,熟悉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2、掌握缓冲系统的概念和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调节方式。
重点、难点:
1、运动时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2、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第十章 身体素质(12学时)
第一节 力量素质(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掌握)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训练(灵活运用)
第三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灵活运用)
教学要求:
1、 掌握肌肉力量的概念以及肌肉力量的分类;
2、 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熟悉其作用机制;
3、掌握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重点、难点:
1、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以及其作用机制。
2、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第二节 速度素质(2学时)
主要内容:速度素质;
教学要求:掌握速度素质的概念、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速度素质的训练;
重点:速度素质的生理因素;
难点:发展速度的训练
第三节 无氧耐力素质(2学时)
教学内容:无氧耐力
教学要求:了解无氧耐力生理基础;掌握无氧耐力的训练。
重点:无氧耐力及其训练
难点:发展无氧耐力的训练
第四节 有氧耐力素质(4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掌握)
第二节 有氧耐力的训练(灵活运用)
第三节 有氧耐力的检测及其评定(灵活运用)
教学要求:
1、有氧工作能力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意义。
2、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3、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有氧能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其调节的基
本过程。
重点、难点:
1、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2、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有氧能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其调节的基
本过程。
第五节 平衡、灵敏、柔韧和协调(2学时)
主要内容:人体平衡、灵敏和柔韧性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与评价方法
重点:平衡、灵敏和柔韧性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
难点: 平衡、灵敏和柔韧性的训练
教学要求: 理解人体衡、灵敏和柔韧性的生理学基础,再次基础上掌握其训练与评价方法
第十一章 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4学时)
主要内容: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运动性疲劳;恢复过程。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一系列规律性变化;掌握各阶段生理反应特点、机理和影响因素。
重点:进入工作状态;生理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真、假稳定工作状态;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难点:进入工作状态和真、假稳定工作状态的区别。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2学时)
主要内容: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和生理本质;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及其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运动技能的分类;掌握形成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发展;掌握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重点:形成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发展;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难点: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第十三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2学时)
主要内容:
儿童少年与运动(掌握)
女性与运动 (理解)
老年人与运动 (理解)
教学要求:了解儿童少年、女子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理解女子、老年人健身特点。
重点、难点:
1、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
2、儿童少年健身特点
第十四章 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肥胖与体成分(掌握)
第二节 肥胖与运动减肥(掌握)
教学要求:
1、掌握肥胖、体成分、身体指数等概念,以及肥胖与体重控制的意义。
2、在掌握肥胖主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掌握肥胖的防治理论,特别是运动减肥机制。
3、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运动防肥减肥实践。
重点、难点:
1、在掌握肥胖主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掌握肥胖的防治理论,特别是运动减肥机制。
2、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运动防肥减肥实践。
第五六章 环境与运动(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冷热环境(理解)
第二节 水环境(理解)
第三节 高原环境(理解)
第四节 大气环境(了解)
第五节 生物节律(了解)
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保持体温恒定的原理,掌握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热习服的产生。
2、掌握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和人在水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过程。
3、掌握高原环境对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重点、难点:
1、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热习服的产生。
2、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和人在水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教学(12学时)
序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类型 |
时数 |
所需仪器 |
实验目的与要求 |
1139106101 |
安静及运动后心率与动脉血压的测量 |
1验证 |
2 |
血压计、听诊器、秒表(8套) |
掌握人体安静或运动时心率与动脉血压测定,了解运动前后心率与血压的变化。 |
1139106102 |
肺功能的测定 |
1验证 |
2 |
便携式肺功能分析仪(1套),消毒酒精1000ml,棉球2包 |
了解肺通气功能测定的各种方法。(包括用力肺活量、慢速肺活量、最大通气量) |
1139106103 |
安静和运动时血糖的测定 |
1验证 |
2 |
便携式血糖分析仪2套, |
掌握血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血糖含量对运动的影响。 |
1139106104 |
最大吸氧量的测定 |
2综合 |
4 |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1套);便携式血糖、血乳酸分析仪,各2套;采血装置(采血针2盒,采血笔2只,消毒酒精1000ml,棉球2包) |
了解最大吸氧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为运动训练提供依据。 |
1139106105 |
运动对尿液的影响 |
1验证 |
2 |
尿十项分析仪(1套) |
了解运动对尿液成分变化的影响,及评定训练效果提供依据。 |
1139106106 |
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试 |
1验证 |
2 |
前庭功能转椅1台测量尺1把,粉笔1盒 |
掌握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
1139106107 |
心电图测试 |
1验证 |
2 |
瑞士席勒12导心电AT-10plus,导电膏,诊断床 |
掌握心电图测试方法 |
1139106108 |
人体安静与运动时心率的测定 |
1验证 |
2 |
跑台或功率自行车、心率遥测系统(包括电脑、遥测表)。(2套) |
观察运动心率的影响变化,评定运动训练效果 |
1139106109 |
人体身体成分的测定 |
1验证 |
2 |
身体成分分析仪(1套) |
了解测定和评定身体成分的方法,为正确评价肥胖程度提供依据。 |
1139106110 |
握力、背力的测定 |
1验证 |
2 |
电子握力计;电子背力计;电池 |
掌握测定背力与握力的方法及意义 |
1139106111 |
无氧功率的测定 |
1验证 |
2 |
体重计;测量尺 |
掌握无氧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 |
备 注 |
每学年根据实际需要选择12学时的实验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策略:根据每章节教学目标,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结合学生本身特点,组织课堂教学及安排相应的练习与辅导。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取讲授法讲解基础知识,通过启发法、课堂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实验法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体育问题,课后通过练习法完成相应作业进一步掌握课程内容。
五、教材与学习资料
教材:邓树勋等主编: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学习资料:
参考书籍:
[1]姚泰主编.生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邓树勋, 王健, 乔德才, 等. 运动生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王瑞元主编. 运动生理学,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4]田野. 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精品课程网站:
1http://211.83.176.30/webapps/portal/frameset.jsp?tab_id=_2_1&url=%2Fwebapps%2Fblackboard%2Fexecute%2Flauncher%3Ftype%3DCourse%26id%3D_1815_1%26url%3D 楚雄师范学院运动生理学网络课程
http://www.physiol.net/study/theory/6/ 生理学课程 生理学在线学习
http://219.244.16.122:8000/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
http://211.68.236.38/index.asp 天津体育学院精品课程
http://218.19.140.210/jpkc/course/3/ 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
http://www.cai.csu.edu.cn/jpkc/shenglixue/index.htm 生理学网站
http://140.123.226.100/epsport/mainep.asp 运动生理学网站
http://jpkc.gipe.edu.cn/physiology/content.htm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
http://course.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
http://202.116.33.235/ 华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http://www.scut.edu.cn/course/ 华南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http://202.116.65.193/sysujpkc/ 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http://166.111.180.5/Spectacle2004/Default2003.aspx 国家精品课程
http://jpkc.bjedu.gov.cn/gjjjpkc.htm 北京市精品课程资源
http://jpkc.smu.edu.cn/jpkc/index.html 南方医科大学精品网站
http://jpkc.gzhtcm.edu.cn/sbcl.htm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http://jpkc.gdmc.edu.cn/ 广东医学院精品课程网
http://210.38.57.19/ 广州医学院精品课程
http://sport.sjtu.edu.cn/index.htm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精品课程
六、实施本教学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运动生理学》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门课程系统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鉴于课程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过程要注重与实际体育实例加以引导,注重学生自我经历,体会亲身感受去理解相关内容。